|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赤壁名人———张国淦

赤壁名人———张国淦

关键词:赤壁名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中国赤壁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ibifiv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48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昙花闪耀中南海——民初,张国淦在国务院、总统府
 
       
 

  

  袁伟时教授从岭南回望百年共和路时曾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亚洲第一共和国。
 
  民国初年,在新生的亚洲第一共和国,本文主人公历官显要:
 
  1912年:国务院铨叙局局长,国务院秘书长。
 
  1913年-1916年:总统府秘书长,政治会议副议长,国务院内务次长,参政院参政,政事堂右丞(袁世凯称帝时改国务院为政事堂,右丞大约相当于副总理)、教育总长。
 
  1916年6月以后:总统府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7年秋以后:续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8年-1924年间:平政院院长,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农商总长兼署内务总长,教育总长,司法总长。
 
  1926年-1927年间:继任司法总长,内务总长。
 
  以上系笔者根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二卷丁贤俊、杜春和所撰《张国淦》小传整理。
 
  在政局如过山车,人存“五日京兆之心”的民初政坛,竟能始终屹立于不倒,堪称罕见。
 
  他就是张国淦,字乾若,号石公,1876年7月7日生(清光绪二年闰五月十六日),湖北蒲圻城关人。

清末民初 踏上仕途

 
  张氏先祖自江西迁蒲圻。咸丰壬子,其祖以邑绅练团殉难。“其时吾家聚族居城内,邑数被兵,庐舍荡然。”
 
  蒲圻城被太平军破,张国淦祖父殉于难时,其父亲从戎徽、宁间,母亲避难山谷中。本来其父家母家家境一直不错,经此役家产荡尽,全靠纺绩为生。太平军平定,张国淦父亲官次芜湖,母亲往就之,居皖三十载。
 
  辛亥前,张国淦在黑龙江巡抚幕中为官三年,1911年6月回京,被任命为内阁统计局副局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12月,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让他与南方独立各省议和。张国淦被选为湖北代表,随团南下上海,与南方革命军政府议和总代表议和。
 
  其间,议和陷入僵局,唐绍仪曾派汪精卫、魏宸祖将张国淦请到住所商议,张建议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体问题。 
 
  张国淦后来回忆:在南北议和时,二十二省各有代表一人参加。我当时是湖北代表,迨和议完成后,民国唐绍仪内阁成立,发表我为铨叙局长。铨叙局本来没有什么重要事务,即如勋章及荣典、褒状等,袁也要亲自审阅。每次送阅时,他总要留我作一、二小时的漫谈,忽而谈到国会,忽而谈到内阁,忽而谈到黎氏,忽而谈到各省。当时不了解他的意思,后来逐渐明白,他在军事方面想利用陈某,削减武汉革命武装;在政治方面却想通过我和黎元洪进行联络,于是发表我为国务院秘书长。

书生报国 折冲樽俎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曾谈到,国淦先生在政治上的作为主要在北洋政府时期。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段很特殊的时期。北洋时期,他与袁世凯、黎元洪颇多接近,时有献替,并曾绾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及内阁诸大臣符印,折冲樽俎,活跃于政坛。国淦先生以文士转徙于诸军阀之间,常有书生报国之志,指点政坛迷律,但行事狷介自守,不为时所容,终不得用。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上世纪30年代师事张国淦,时有过从,他回忆,石老(张国淦)不仅练达吏事,而且善于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石老于民国初年即在北京负有重任。其时袁世凯以大总统当国,黎元洪副之,袁黎之间时有龃龉。石老鄂人,与黎有乡里之谊,故多方折冲于其间,迄洪宪称帝,黎元洪尚不至于过分委曲。其后黎元洪当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府院之争又甚嚣尘上。石老调处其间,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争端时现平泯,不至于了无转圜。 
 
  笔者在民国外交家颜惠庆回忆录中也见提到张国淦:摄政内阁的周自齐总理将政务移交黎总统后,出乎我的预料,黎氏竟然邀请我组织新内阁。……由我以国务总理兼外交,谭延闿长内务,董康长财政,吴佩孚长陆军,李鼎新长海军,王宠惠长司法,黄炎培长教育,张国淦长农商,高恩洪长交通。……

中南海秘辛

 
  民初,正是近代中国的转型期,处在所谓“洪峰激流的历史三峡里”,又是武夫当国的年代,加上袁世凯“抵死不做虚君”(均为著名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语)中南海里遂风波时起。
 
  孙袁协定内政大纲,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二次革命--赣宁之役,袁世凯称帝,“府院之争”,对德奥参战……民国史上的大事,张国淦都躬与其事或亲见亲闻。
 
  1912年八月二十四日,孙中山首次来京,袁、孙始相聚一堂。
 
  关于孙中山来京,张国淦当时记有日记。其时,他每天上下午在国务院办公后都到迎宾馆看望孙中山。孙中山在北京期间,张国淦每见面时,他总劝张参加同盟会。
 
  帝制酝酿起于何时,言人人殊。洪宪失败后,张国淦时与徐世昌谈及此事。事非一时,论非一次,均徐平时与他谈话中杂言之者,综记大略,送徐审阅。徐将其关于本身事删去甚多又更改若干,笑曰:可作洪宪小史读,但不可发表。
 
  1914年欧战爆发,中国于八月六日宣告中立。其时张国淦正丁母忧,不与闻政事:因欧战关系重大,在未宣告中立之先,特访陆军总长段祺瑞于总统府居仁堂西首小山上小楼,谓:中国应当立即对德宣战……后任国务院秘书长,正值欧战未了,辟西花厅,特约外交部及有关部门人员,每日午后到院,搜集欧战前后外交资料,藉以影响当局者决策。
 
  张国淦之孙张嘉佑回忆,祖父作为唯一能周旋于府院间的角色,抓住了"中国近百年之唯一绝好机会",促成了对德奥宣战,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不是战胜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就会重写。

高阳笔下的张国淦
 

  1981年,是台湾历史小说大家、以《慈禧外传》、《胡雪岩》等名动一时的高阳的创作大年,出版了《粉墨春秋》、《延陵剑》、《草莽英雄》、《石破天惊》等10部书,计350余万字,为历年之最。其中,就有由皇冠出版社出版的34万字《金色昙花》。
 
  高阳小说研究专家林青指出,高阳的《八大胡同》、《小凤仙》、《金色昙花》构成他的"北洋三部曲",描绘了北洋群像,是作家描写中国近代史不多的用功之作。其中,《金色昙花》表现的时间跨度最长,系统全面地描绘了自袁世凯称帝失败丧命至曹锟被"国民军"软禁,北洋军阀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整个时期,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复杂走向。而该书定名《金色昙花》,是否取“昙花一现”意,隐喻北洋军阀短暂的春秋?
 
  《名妓小凤仙》(华艺出版社1995年6月一版)写到张国淦,时袁世凯称帝失败,被迫取消帝制,仍恋栈不去:
 
  于是袁世凯将与黎元洪同乡且很接近的公府顾问张国淦找了来,用很恳切的语气说:"万方有罪,在某一人,西南方面既然以我的退位为停战的第一条件,我又何尝不可牺牲,让位给副总统?不过,宋卿(黎元洪)不大懂公事,请你跟他去说,请他到府里跟我一道办公。拿公事摸熟了,我就可以放心退了"。
 
  张国淦也不知他这话是真是假?此事干系甚重;而且可能为人误会自己被袁世凯收买,所以从中替他们牵线,总之,这个闲事管不得。
 
  看到袁世凯,微喟无语、黯然垂首的那一派英雄魄万般无奈的神情,张国淦大为不忍,忍不住又说:"我有八个字贡献大总统,只怕人微言轻,不易见纳。"
 
  “这是哪里话,你尽管实说。"袁世凯说,”这一辈子,肯跟我说实话的,都是够朋友的人。"
  
  “我这八个字是:‘激流勇退,实至名归’”。(396-398页)
 
  《金色昙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一版)中更是多处写到张国淦。
 
  1916年6月,袁世凯陨亡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段的亲信徐树铮任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和国务院很快发生不和。
 
  (府院)不和的原因,亦不尽由于权力之争,还有意气在内。徐树铮恃才傲物,以至于无礼。
 
  ……
 
  “黎菩萨”到底不是泥菩萨,象这样的态度,也会觉得愤懑难平。公府秘书长张国淦自觉“护主无方”,坚决求去。继任的是旧进步党改投国民党、属于"韬园系"的丁世峄。(31-32页)
 
  府院之争势如水火,直至闹得不可收拾,当年11月,只得请归隐乡居的徐世昌进京调解。在袁世凯之后隐隐被奉为北洋领袖的徐世昌调解下,确定府院秘书长同时辞职,又为继任人大费周章。
 
  “如今目标既是孙伯兰这一系,那么黄陂(黎元洪)这方面的人宜乎拉拢”。徐世昌紧接着又说,“我听说张乾若(张国淦)虽然不安于位,大体上还能顾到双方的立场。芝泉,你索兴卖了个交情给黄陂,跟他要张乾若。”
 
  “菊老这一着很高,我完全同意。”段祺瑞说,“现在要研究进行的步骤了”。
 
  当下决定,分头进行,一方面由徐世昌跟黎元洪去谈孙、徐并去的办法,一方面由段祺瑞征得张国淦的同意后,再向黎元洪正式提出。(52-53页)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几个月后,1917年3月,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又在所谓"参战"(即中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爆发矛盾:
 
  原来对于参战问题,府院的争执,不免流于意气,而黎元洪左右的人,亦有不同的意见。张国淦虽为黎派,却赞成段祺瑞的政策。他以国务院秘书长的地位,一方面可以将各方情报作一次过滤,凡是不利于德国的报告,尽量公开;另一方面研究对德问题而组织的"国际政策讨论会",由他主持,会中对宣战的益处,往往成为讨论的重点,以致另外许多原来反对宣战的黎派人士,亦都动摇了。无奈黎元洪将段祺瑞恨到极处,存有一个偏偏与你背道而驰的念头。……
 
  于是,张君励约了所谓"国防内阁"最热心的章士钊,与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又谈了一次。张国淦认为目前是一个极好的进言机会,因为请国会同意对德宣战的咨文,已经由张国淦的斡旋,总算在总统府毫无留难地盖印送出了。(93页、100--101页)
 
  此外,高阳《翁同和传》也写到张国淦,因与本文主题无关,从略。
 
  以上虽是"小说家言",但笔者将之与张国淦的回忆录作过比较,大的情节都还是于史有征,确凿有据。
 

“救世先从做人起”

 
  张嘉佑又回忆,祖父曾写过"救世先从做人起"以赠他人。作一个正直的人,是祖父清廉为官刻苦求学的——生总结。母亲曾对我说,祖父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是拒绝了日本人和段祺瑞的威逼利诱。
 
  张国淦孙女张家侁说: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祖父在解放前是做什么的……记得姑姑在文革结束后,将曾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剪下来寄给我们看。那篇文章记述了祖父在北洋政府任农商总长期间,拒绝批准以日本人收买浦口凤凰山铁矿开采和冶炼权为条件的借款条约。文章中提到祖父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威胁和利诱,顶住段祺瑞的压力,就是不签字批准……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知道祖父从政的那一面。
 
  史念海先生记述,就在其初襄佐张国淦撰述时,曾经听到这样的传说:石老当年在北洋政府任职时,有一件与日本帝国主义有关的公文,要石老签字。石老当时说,应该请曹汝霖签。有人说,已经去过,可曹汝霖不愿意签字。石老当时就拍桌子发怒起来,并说:"曹汝霖都不敢再卖国,怎么找到我张某人头上来!"因为石老拒不签字,这事就搁置起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